史海探迹
《观瀑图》与博士文凭
发布日期: 2019-03-29 录入员: 系统管理员 来源: 档案馆

张祝平 蔡 燕


面对倾注不尽、一去不返之水流,人们总会发出时光流逝、人生几何、历史恒久的慨叹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不舍昼夜。’”(《论语·子罕》) 孔子站在河边由衷感慨时不再来而又时不我待。李太白酒酣黄河之际,举杯高唱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”(《将进酒》)感叹岁月的流逝绝不像涓涓细流,恰似黄河急浪迅猛一去不返那样惊心动魄,令人歌哭万端。苏东坡兀立江边、遥想当年,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、千古风流人物”。(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)将一泻东去的大江与横槊气概的历史英雄联系起来,大江之东去不尽,人物之风流一现,使人欷嘘再三。画家沈启鹏教授也对流水情有独钟,最近为学校公务所绘的两幅画(为方铿先生捐资所绘《松鹤长春》、为南通大学另一公务所绘《黄河之水天上来》)都与水有关。而在其花甲生日那天又饱沾酣墨,挥毫绘就《观瀑图》一幅。图中悬崖绝壁,飞瀑直下,虬蟠松柏之旁,一老者仗策伫立,凝观飞瀑,若有所思,目光似乎想定格湍流的每个瞬间;一童子怀揽古琴,又似乎欲奏响高山流水之音。此画令人想到山水长在,松柏长青,而人生却转瞬即逝;人生如何有所作为,才能奏响与山川历史相谐之共鸣音。历史就像这飞瀑,一个个历史人物与事件像这飞瀑中溅起的一朵朵浪花,历史长河的滔滔滚滚就是由无数的浪花和瞬间构成的,观此画历史意识油然而生。
瞿立衡博士就是南通大学近百年校史长河中的一簇浪花。瞿立衡(1900——1987)通州人,1917年16岁考入张謇举办南通医学专科学校,先学四年中医,又学四年西医,获两张医学本科文凭。1925年他负笈踏上留学德国之路,1928年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。是南通大学培养的医科学生中最早获得医学博士者之一。1930年他取道西伯利亚回国,在东北与张学良谈笑甚欢,被张少帅聘为少将军医处长。1931年被张孝若聘为南通学院医科第四任科长、教授、南通医院院长。他受到民国四公子中两人的赏识。1936年他因肺结核复发只得离任。抗战胜利后1946年张敬礼又聘任他为南通学院医科第六任科长为复建学校四方奔走,做了大量的工作。1951年调任省红十字副会长、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负责人等职。他结合自己生病以及临床治病实际,历时15年撰写的《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》一书,文稿厚达一米半,在文革中被造反派当其面付之一炬,他痛心疾首,晕倒在床,从此再也不写书。留下了终生遗憾。(据瞿焕忠《医学博士瞿立衡》及《南通医学院志》中瞿立衡自述采写)
瞿立衡1987年去世后,南通南大街拆迁,家人将其1928年柏林大学医学博士文凭及遗物当废旧品卖出,辗转至文物商人手上。当有人想要收藏它时,文物商人要那人设法搞到瞿立衡所藏张謇等人字画交换结果未成。当南通大学档案馆征集校史文物启事刊出后,商人找到档案馆,索价5000元或以沈启鹏的画为交换。这个文凭是目前所知南通大学最早的博士文凭的实物。实物能立体、可感、鲜活地再现历史。但因缺乏经费以及尚无先例,操作起来也有难度,所以一直未能购回。沈启鹏教授知道此事并了解该博士文凭对于校史文物的价值后,在自己六十生日之际挥毫画了《观瀑图》,换回了瞿博士的文凭、遗物以及原医学院的数十件历史照片和文物。
沈启鹏观史而绘《观瀑图》,爱史而将之换得瞿立衡博士文凭,也成就了南通大学校史上的一段佳话。南通大学有幸,一段鲜活可感的历史得以立体地展现;瞿立衡有知,当含笑九泉,其不远万里搏来的博士文凭终于得其所也。